遵义医投康复医院欢迎您! 服务热线:0851-26175555
加入收藏

遵义医投康复医院

健康科普 首页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系列27】怎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更有益?

2022-01-26

 怎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更有益?  


相信各位家长对于“孩子康复”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除了大家常规概念中的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外,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我们聊一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一、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等等。孩子早期大约有2/3的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且完全依赖于家庭成员,所以,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孩子发育的最佳时期及环境需求

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至少存在九大功能的最佳发育时期,若能够在这些最佳时期内设置相应的环境刺激,则有助于促进相应功能的发育。

     (一)语言最佳发育时期(0~6岁)

当孩子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口形,并发出学语声时,就表示他们开始进入语言敏感期。家长在这个时期应经常和他们说话、讲故事,或者多使用“反问句”与孩子交流,以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二)秩序最佳发育时期(2~4岁)

孩子需要认识事物再熟悉环境,一旦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们无所适从,因此,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再进行秩序训练也就是规则意识的培养。比如排队等待、礼貌用语等等。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三)感官最佳发育时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孩子3~6岁能够具体地通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去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好奇需求。(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最佳发育时期(1.5~4岁)

      孩子常会留意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这些事物,或触摸、摇晃、尝试放进嘴巴。家长在这个时期应多让孩子玩各种各样的玩具,多带孩子出门,接触除家庭以外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五)动作最佳发育时期(0~6岁)

       一般1岁左右的孩子能独立走路。肢体的活动可以帮助左、右脑功能的均衡发展,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通过各种肢体活动使整体运动功能更加熟练、灵活。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不能忽视,如手眼协调性、双手协作性等训练,这些精细功能的发育也能促进认知能力、智力的发展。比如穿珠子、搭积木、DIY小游戏等。(六)社会规范最佳发育时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父母及家庭,开始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

(七)书写最佳发育时期(3.5~4.5岁)、阅读最佳发育时期(4.5~5.5岁)

       在这两个时期,父母可多引导孩子抓笔画直线,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涂色或写数字、文字,并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八)文化最佳发育时期(6~9岁)

在3岁时孩子对文化学习开始表现出兴趣,而到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家长可在此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比如益智类的节目、书籍,带孩子亲身体会文化氛围也是最好不过的。

日常生活活动是发展孩子沟通技能的最好机会,与孩子在一起时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与孩子说话之前,通过叫他们的名字和触摸他们来获得他们的注意力,使自己与孩子处在相同的水平位置并与孩子有良好的视线接触,告诉孩子自己在做什么。语言清晰简单,使用有趣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引导孩子参与活动,并鼓励孩子自己尝试,如果孩子尝试了,应及时表扬孩子。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游戏和音乐?

一、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相应的游戏活动

(一)新生儿期

在房间内安装光线柔和的彩灯,开灯、关灯,循环多次,以训练孩子的瞳孔扩张与收缩。用毛刷子轻刷孩子的皮肤,以增加感觉刺激和抓握能力。

(二)2~3月龄

将孩子直立起来看世界,增加环境信息的输入;家长可以用叠音词进行世界的介绍,如“这是挂钟,咚咚咚”“那是汽车,嘀嘀嘀”。也可以让孩子趴着,拿摇铃逗引孩子抬头观察摇铃。

(三)4~5月龄

拿颜色鲜艳的物品进行追视训练,在不同方向呼唤孩子名字进行声源探索训练,多与孩子说话以引导发音,引导孩子自己用奶瓶吃奶,不断拿新鲜事物接触孩子以增加信息输入。

(四)6月龄

用手帕或纸巾盖住孩子的脸,引导孩子自己取下手帕;重复进行躲猫猫游戏;与孩子脸对脸,用丰富的表情和精准的发音与孩子交流。

(五)7~8月龄

将家中常用的物品名称告诉孩子,让他们熟悉物品名称的发音。与孩子玩爬行游戏,用物件逗引,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爬行,够到物件时予以鼓励和奖励。或者使用障碍物限制孩子爬行的方向与高度,增加爬行难度,从而提高孩子爬行的熟练程度。

(六)9~10月龄

敲敲打打的游戏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七)11~12月龄

多引导孩子参加生活实践的游戏,如给布娃娃喂食、洗澡、穿衣、擦鼻涕等,从游戏中学会自我照顾。

(八)1~2周岁

选择新物体的感官探索游戏、社会规则性游戏、功能性游戏。如排队买东西。

(九)3周岁

选择可预先规划的象征性游戏;系统性游戏,可帮助孩子学习并掌握新技能,在游戏中开始与同龄人交往,提高语言技能的游戏。如模拟的厨房游戏。

(十)4周岁

选择社会戏剧表演类游戏,引导孩子用哑剧的方法去表演,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使用这些扮演角色与孩子交流玩耍。注意角色故事的主题要起源于现实生活。

(十一)5周岁

在社会戏剧表演游戏中,以语言的理解能力作为核心部分,并加入抽象认知理解能力。

对于发育迟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来说,家长首先要考虑通过游戏去帮助孩子解决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融入社会的问题,在选择游戏时,应从孩子自身的功能水平和康复目标出发。

二根据不同的发育需求选择针对性的游戏活动

在孩子早期发育过程中,身心发育规律可分为身体、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四大领域,适宜的家庭游戏对孩子四大领域的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1.身体游戏

“三翻六坐九爬”是大家熟知的对孩子身体发育规律的总结,也是孩子一岁前身体发育的三大里程碑,学会翻身则开始获得控制自己躯干的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学步期是婴幼儿最活泼的阶段,当孩子可以稳步走路后,说明其全身大肌肉力量已经初步得到了发展,可以进行攀爬、投掷等大运动来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四肢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游戏活动越来越多,跑、爬、跳、踢、翻越等不同的动作都可以融入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发育,还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就感,如篮球游戏。

2.认知游戏

新生儿通过看和听,以及嘴巴来探索玩具。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更多的是用手摆弄玩具,通过触摸、触压、摸索等方式,获得玩具的材质、硬度、重量、温度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多的概念。感知觉是孩子认知活动的开端。

新生儿在出生后就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可以有意识地注视红球,并追视红球。新生儿比较喜欢颜色鲜艳、色差大的图片或玩具,家长可以用红、黄、蓝等颜色鲜艳的玩具进行游戏,帮助促进视觉发育。

触觉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觉,新生儿喜欢与妈妈进行亲密的肌肤接触,妈妈的拥抱和爱抚是最好的游戏媒介。手和嘴是孩子认识事物最常用的工具,可以给孩子干净、安全的玩具,让孩子随意触摸和啃咬。

新生儿对形状和图形有一定的偏好,喜欢复杂的图形、彩色清晰的图案。此外,他们更喜欢注视人脸。在婴儿时期,除了给孩子展示多种不同的图案、形状外,多给孩子展示家长的笑脸。

当孩子喜欢从高处往下扔东西、喜欢把指头伸进小洞里时,都是他们在感知距离和空间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钻过纸箱或阳光隧道,让孩子尽情地探索可认知的世界。

当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出现视觉和听觉集中时,就是开始在注意某件事物了。孩子的注意力时长与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当孩子专注于某件事物时,家长不要打断其专注力,这就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个重要原则。

3.艺术游戏

音乐能够让孩子愉悦、促进听觉功能的发展;例如播放钢琴曲给孩子听,能够安抚孩子的情绪,也能挖掘出孩子的音乐潜能;让孩子动手画画,不仅训练其精细能力,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社会性游戏

家长与孩子做游戏时,表现出的愉悦感等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表现出微笑和兴奋,当这样的游戏互动方式持续至9个月左右时,孩子基本形成对安全的依恋,这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并且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日后社会关系形成和强化的重要基础。

5.亲子游戏

孩子最初的玩伴通常是爸爸妈妈,亲子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育、语言发育、情感发育,对亲子之间的良好依恋关系及同伴交往等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游戏居家康复的注意事项

把训练寓于游戏中能减轻孩子对训练的恐惧感,使训练变得更有趣,孩子在训练中更能配合家长。进行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一、游戏的体位

(一)可尝试在多种体位下进行游戏,这可确保皮肤及骨性突出部分不过多受压。另外,要避免让孩子连续处于某一体位超过20分钟。

(二)体位的摆放,应注意增强孩子视觉的追踪能力和头部的控制能力,并在游戏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双手带向或越过中线位,同时保持双前臂均匀负重。

(三)避免过长时间处于静止性体位。一旦孩子平衡能力得到发展,就应鼓励他们在游戏中不停地移动,而非静坐不动。

(四)随着孩子情况的改善,应不断改变体位以增加活动的难度,促进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游戏环境的设置

(一)充分考虑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减少所处环境中的干扰项,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三、玩具的选择、使用与改造

(一)玩具给予的方式和时间要恰到好处。

(二)在玩具使用上要具有重复性,以便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使玩具在“慢速运动”中移动,模拟汽车总动员游戏。

(四)使用玩具进行训练的方式要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


应用音乐游戏进行居家康复

一、对小于半岁的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要注意培养他们听音乐的能力,让他们听一些幽静而简短的音乐旋律,或者玩带有音乐的玩具等,他们能够用“哝呀”“哩呀”的声音来唱这些歌曲。

二、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则要促使他们注意听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情感反应。例如,孩子对欢乐、愉快的音乐能产生活跃情绪,不想睡觉,嘴里不时地“嘟嘟嚷嚷”,小手也在不停地摇动。为了培养孩子稳定的听觉注意力,可让孩子听各种乐器的声音,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音色印象,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牢固的听觉注意力。

三、对2岁孩子来说,其本身的语言能力、理解别人语言的能力及模仿声音和动作的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音乐教育可进行以下训练:

(一)为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听觉注意力,不但要听曲调,而且还要注意听歌词,并理解意思;

(二)听歌,能使孩子产生某种反应;

(三)为提高孩子模仿简单的游戏动作和舞蹈动作的能力,可让孩子听着音乐,学会跺脚、转动手腕、拍手等动作;  

(四)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结合听到的东西去模仿看到的东西。

四、对于3岁孩子来说,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反应,把注意力引导到音乐内容上,增强仔细听音乐的能力和善于区别某些音乐作品的能力。注意唱歌音调的培养,使孩子学会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对于肌张力较高的孩子,可以选择《摇篮曲》等舒缓的音乐;

对于肌张力低下的孩子,则可以选择旋律轻快活泼的音乐,如《蜗牛与黄鹂鸟》《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

对于有认知方面障碍的孩子,可以选择奏鸣曲、节奏感强的打击乐,以兴奋大脑皮质,增强孩子对音乐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民谣儿歌。


家庭环境改造小建议

一、改造具备爬行能力孩子的活动场地

对于具备爬行能力但不具备行走能力的孩子,需要改造其活动场地。大面积安全卫生的爬行区域就是这些孩子探索世界的通道;玩具、书本及其他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就应放置在固定的区域,以便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获取。

二、使用座椅

对于不具备独坐能力的孩子,需要花心思改造其座椅。这些座椅除了能够支撑孩子能够独坐以外,还能够让孩子在座椅上完成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家长也需要对家里的马桶等需要使用座位的家具进行相应的改造。

三、设置使用轮椅孩子的活动场地

对于使用轮椅的孩子,需要改造其轮椅活动区域。为保证轮椅能够在家里自由穿梭,就需要将家里的家具重新摆设,改造门框和门把手,改造进门台阶等,铺设防滑地毯,重新装修浴室和厕所,调整洗手池、开关的高度以及冰箱、柜子内物品的摆放等。


居家环境改造的原则

居家环境改造应与孩子的运动、认知、语言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相结合。例如,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悬吊在一定高度,引导伸手够物、打球、打鼓等进行手功能训练;利用各种玩具进行认知训练。

 

  居家环境改造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剪刀必须放在专门的地方,不能留在孩子能够着的地方。

二、热水瓶不能放在地上,插线板不能放在地上,应固定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等;

三、注意家里桌子、凳子的尖角,为防止孩子碰撞,可买防护贴条贴上。

四、确保家里各个房间门的钥匙能随时找到,防止孩子把自己反锁在室内等等。

 

如何对肌张力增高的孩子进行居家康复

一、讲话时使用柔软和缓的声调。

二、多选择能够使肌肉放松的活动。

三、了解并使用康复治疗师所推荐的活动体位,这对调整肌张力非常重要。

四、在精细动作训练或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之前,使用缓和的摇摆动作以减缓肢体痉挛。例如让孩子在椅子上或在家长的腿上摇摆。

五、避免让孩子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那样会加重痉挛。

六、多鼓励孩子手掌张开并向各个方向够物,能够缓解上肢痉挛,改善双手握拳的不良姿势。

七、喜欢踮脚尖的孩子,应该减少踮脚尖动作,如尽量避免孩子在坐摇椅时用脚趾推动、用脚尖走路等。

 

 如何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精细能力

一、玩面团:可以训练孩子手掌的抓握能力、双手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在按压、揉搓过程中锻炼小肌肉的力量。将手洗干净,把面团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或案板上,鼓励孩子双手抓着面团玩耍,之后再引导孩子做按压、揉搓的动作。家长可以在旁边按压、揉搓出不同形状的面团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动作。面团也可以用蔬菜汁做成彩色的,色彩的刺激能够让孩子更加感兴趣。但要注意:面团不能太粘手,揉面团的游戏没有特定的玩法,不要在游戏过程中纠正孩子的玩法,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二、戳泡泡:训练孩子手指的触摸能力、手眼的协调能力。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肥皂水和泡泡枪。家长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吹出许多泡泡,然后和孩子一起用手指将泡泡戳破。孩子戳破泡泡时,家长可以配合孩子的动作进行语言的描述,如“砰,泡泡破了”。 

三、家长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可利用身边的物品给孩子制作各种手功能训练工具,如利用晒衣夹、收纳框引导孩子进行捏力训练,使用不同松紧的夹子训练孩子的捏力,可以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夹子吸引孩子的兴趣并主动参与训练。



如何通过游戏训练孩子发音与言语能力

有些发育障碍的孩子总是张着嘴流着口水,他们发声器官的运动能力很差,大多不习惯气息的使用方法,出现气息粗、气息浅、气息强、气息弱等非正常的状况,所以,他们的发音断断续续,不清楚。

一、学习气息的使用方法

(一)吹镜子,对着镜子哈气,让镜子起雾,然后对着镜子吹气,教孩子体会哈气和吹气的不同。还可以对着自己的手哈气、吹气,体会气息温度的不同。

(二)吹纸人,用图画纸裁剪一个人形并立于桌面,让孩子把它吹倒。学会用力吹纸人后,可以给他们各种越来越难吹的东西,如吹蜡烛、吹气球等。

(三)乒乓球比赛,在桌子的两端各做—个球门,让孩子把乒乓球吹到对方的球门里。

二、提高两颌运动能力的游戏

(一)咀嚼游戏,这个游戏最好以一对一的比赛形式进行。准备好嚼花生、鱿鱼丝等比较难嚼的食物让两人闭着嘴嚼,比赛看谁嚼的时间长。

(二)舔盘子游戏,在浅盘里倒入少量牛奶、果汁、冰激凌等,让孩子用舌头舔干净。

(三)发育障碍的孩子有很多口唇的运动都不会做,如张大嘴、闭上嘴、噘嘴、鼓腮。要想让孩子乐意做这些训练,最好和旋律游戏结合在一起。另外,“做鬼脸”也是个很不错的游戏,可以在镜子前做,这样可以使孩子看清家长和自己的口型。

三、进行言语能力训练

  要加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对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理解应该是对“圆”“三角”等词汇的理解。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来了解圆形与三角形的不同,这是语言理解的第一步,所以对语言理解力差、欠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的孩子,要用形状盒、形状迷板、拼图等玩具,多给他看、听、摸的机会,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印象,从而理解词与物之间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重视感觉、知觉的相互促进,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感觉、知觉上的认识,可以促进语言理解力的发展。

 

           如何进行居家认知训练

一、进餐

在进餐过程中和孩子在一起,并且用重复性语言描述他们正在吃的东西。如“香蕉好吃,好吃香蕉,吃香蕉”。

二、洗澡

帮助孩子洗澡时,对身体部位进行描述,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这些部位。如“我正在洗你的脚丫子!我正在洗你的手”。

三、穿衣服

帮孩子穿衣服或脱衣服的时候,同样可以对身体部位进行描述。例如,帮孩子穿衬衫的时候,家长可以说“手进来,胳膊进来,头进来”。帮孩子穿衣服或脱衣服的时候,对不同的衣物进行描述,从而帮助他们学习这些衣服的名称,如“穿上衬衫,穿上短裤,穿上袜子”。

四、做家务

如果家长做家务时,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并且表现得比较专注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洗衣服、熨衣服或者打扫房间。这是教导孩子有关事物的特征(颜色、尺寸、干净的还是脏的等)的好机会。

五、开车

许多家庭开车参加不同的活动,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向孩子描述窗外看到的东西。例如,“红灯,停!绿灯,行!”

六、购物

当家长把每样东西放进手推车之前,可将东西举起来并对孩子进行描述,说说它的颜色、尺寸或质地。或者家长可以在描述每样东西的同时把它递给孩子,并示意他们把东西放进手推车里。

 

         如何调整居家康复的环境

由于发育迟缓的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容易受新奇刺激的吸引而发生注意力转移,因此,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简化训练环境。刺激物要单一,不要一次呈现的刺激物过多。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时,应当把无关的玩具、图片等孩子容易感兴趣的东西收好,给他们呈现的训练玩具或工具也不要每次出示过多,用完的工具应当立即收起来。

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活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去。

一、根据孩子的发育水平,选择便于操作的玩具。

二、关注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允许孩子挑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玩具。

三、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会喜欢不同的活动与游戏,应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与游戏,增加孩子的主动参与性。

四、在活动与游戏过程中,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和自发性进行探索,家长只使用短句给予简单指导,或者只在必要时给予帮助。

五、了解孩子的耐受程度和注意力,设计合理的活动时间。

六、在活动、游戏中注意安全,确保孩子所处的位置有安全支持,且足够稳定。




返回列表

0851-261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