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投康复医院欢迎您! 服务热线:0851-26175555
加入收藏

遵义医投康复医院

健康科普 首页 > 健康科普

遵义医投康复医院 | 压疮的康复治疗

2022-09-24

压疮,俗称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指不同程度的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肤及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形成的坏死和馈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

过度的压力、长时间不缓解的压力、剪切力、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局部或全身体温升高、皮肤胶原蛋白退化、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体重的承重面与骨隆突之间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受压部位缺血缺氧,引起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坏死发生压疮。其中压力和剪切力是形成压疮的主要原因。

临床特征

压疮的发生有阶段性,由轻到重,分为 4 期。

压疮的易发部位及人群

并发症

感染:约有 70%的压疮伴有感染,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或死亡。

骨髓炎及关节炎:压疮伴发的感染可直接向深部组织或邻近的关节扩散,不适当的处理方法也可使感染扩散而引起骨髓炎或关节炎,进而可发生病理骨折,脱位。

皮肤恶变:压疮长期不愈合可刺激皮肤引起癌变,临床曾有报道。

康复治疗

压疮的治疗应根据它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首先应明确并去除产生压疮的病因,否则即使给予了正确的局部和全身治疗也能导致创面不愈。使用敷料,特制床垫及软垫保护创面,关注全身情况,会有助于创面的愈合。

(一)保守治疗

I 度压疮可通过变换姿势、调整矫形器等方法设法减压,多处压疮可用气垫床解除受累部位的压力,压迫清除后即可愈合,不需用其他治疗。II 度、III 度、IV 度压疮需予以下治疗。

1.压疮创面处理 换药或更换敷料是治疗压疮的基本措施,创面的愈合要求适当的温度、湿度、氧分压及 pH 值。换药或更换敷料也是保证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局部应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重要的是保持创面清洁。对创面局部不主张使用任何药液,而是普遍采用等渗盐水敷料。创面须以敷料覆盖,以便保护创面,维持其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完整性,加快创口愈合。压疮创面如有坏死组织,则易发生感染且阻碍创面愈合。可通过对创面的彻底清洁和机械性方法,如剪除、化学腐蚀或纤维酶溶解的方法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健康组织生长,但应尽量避免损伤正常肉芽组织或引起感染扩散。

2.感染处理 控制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局部换药。保证伤口引流良好,必要时可用浸透到半湿的生理盐水敷料,创口引流要好,必要时用 2%硼酸溶液,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局部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个别患者因伤口处理不当,已造成严重感染面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考虑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物理因子疗法

(1) 紫外线疗法 治疗前应清洁创面,有坏死组织应先清除,不涂任何药物,以利于对紫外线的吸收。早期皮肤损害未累及肌肉者,采用 II-III 级红斑量,每日或隔日一次,4-6 次为 1个疗程;累及肌肉、骨骼者,III-IV 级红斑量,每隔 1-2 天照射 1 次,中心重叠照射法;创面肉芽新鲜,为促进愈合,剂量应小于 I 级红班。

(2)超短波疗法 早期皮肤损害,尚未累及肌肉者采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次治疗 10 -15 分钟;累及肌肉或骨骼者采用微热量,每次治疗 10-15 分钟。治疗前均应清洁创面,尽量少用外用药。

(3)红外线疗法 适用于各期溃疡创面,感染已完全控制,创口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的患者。每天 1-2 次,每次 20-25 分钟,15-20 次为 1 个疗程。

(4)超声疗法 超声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促进损伤部位新生结缔组积的生长。超声还能促进慢性缺血肌肉内毛细血管的生成,加快循环恢复。

除了上述的局部处理外,还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纠正缺血和低蛋白血症,有助于压疮创面的愈合。应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品等。

(二)手术治疗

III 度、IV 度压疮通过保守治疗也能治愈,但耗时较长(长达数月)。基于这个原因,对长期保守治疗不愈合、创面肉芽老化、边缘有瘢痕组织形成、合并有骨关节感染或深部窦道形成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压疮的手术方法包括直接闭合、皮肤移植、皮瓣,肌皮瓣和游离瓣转移等,目前多采用肌皮瓣转移手术覆盖原伤口。剪除坏死组织,早期闭合创口可减少液体和营养物质的流失,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术后确保手术区不受压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压疮预防

压疮的预防是基于对病因学的理解,着重于能影响患者损伤的危险因子。对于压疮,预防重于治疗,因此充分注重预防可以防止其发生;相反,一旦已形成压疮,在治疗上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大量的,而且还常因压疮的存在而严重影响了主要疾病的治疗。

预防压疮的方法主要为定期给受压严重的部位减压。超长时间受到超限的压力是压疮的成因,因此应当使用各种方法避免出现此类现象。

(一) 定时翻身或变换体位

正确体位的目标是使压力分布在最大体表面积上,避免骨突起处受压,过度肥胖、痉挛、挛缩、娇形支具、牵引及疼痛会加大体位摆放的困难。对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身体抬高和翻身是避免持久受压的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对卧床患者每 2 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在坐位上,每隔 15 分钟,用各种方法给坐骨结节区减压 15 秒左右。体位姿势的改变按计划安排进行,主要有 4 种体位:仰阶位、俯卧位,右侧和左侧卧位。俯卧位可在标准平面上依靠桥式技术完成或不依靠桥式技术而在水床上完成。侧卧位应避免转子区直接受压。

(二)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伤

穿用合适的衣服、鞋、娇形器;在床上,通过翻身或使用减压垫( 如用厚塑料块架空骨突部位、蛋篓型床垫、分段轮流充放气的床垫、沙床、水床等);使用合适的轮椅及坐垫,良好的轮椅坐姿应保证所达座位区域的最大支撑面,足踏板应置于不将重量传送到坐骨而是让大腿承重的高度。坐轮椅时至少每半小时调整一次姿势。

(三)综合调护

1.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伤,应特别注意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2.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保证均衡饮食。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每天至少需要两次全面检查皮肤,监视皮肤的完整性,特别注意骨突部位的皮肤情况,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返回列表

0851-261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