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理人,自己一个人玩,我看他也不怎么会玩,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哭闹是经常的事!”这是我们对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印象,不过这是从家长口中了解到的,当我们游戏治疗师和孩子相处后,却发现他们也有普通儿童的特性,只是相比多了一些属于他们的特点,比如:兴趣单一,不愿意改变自己认定的常规方式,不能接受失败等。
所以家长口中的不会玩游戏,并不是真的不会玩,只是儿童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缺乏经验而已。
不同的年龄段,儿童的游戏方式和游戏能力不同,如何帮助儿童游戏发展,就需要我们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玩游戏。下面告诉大家可以从不同年龄阶段来培养孩子的游戏能力(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请根据儿童实际能力来康复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
+
0-2岁儿童(感觉运动期),模仿或动作游戏
探索、好奇心、想要认识一切事物,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特性,他们在探索玩具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式(如摇鼓铃、用鼓棍敲响鼓等),还有搭积木游戏,它可以贯穿儿童的整个游戏阶段,对于2岁的儿童,我们需要给孩子说明、演示积木(乐高)玩具要怎么玩,可以搭高、搭长等;可以完成一些大、小肌肉的动作游戏(如:模仿大人拍手、追泡泡、推小汽车等);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挠痒痒、躲猫猫等)。
+
2-4岁儿童,独立或平行游戏
随着思维的拓展,孩子的经验开始积累,一岁半时因为拿不到柜子上的饼干而大吵大闹,而几个月以后会将椅子推到桌子旁边,爬上椅子,自己拿到饼干。儿童在两岁半时可以独立游戏(如:自己在游乐场一个人滑滑梯,自己搭已学会的简单的积木,不与他人交流),两岁半以后可以进行平行游戏,在共同的空间里面进行相似的游戏(如在一个积木桌上,儿童能够注意到其他孩子在玩积木搭房子,他也用积木搭出自己的房子),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引导孩子:
(1)进行构建性游戏,如:搭积木不光是搭高或搭长,要开始搭出房子、车轨、桥等形状;
(2)简单的象征性游戏,如:把椅子当做汽车,椅子(汽车)排队等;
(3)功能性游戏,如:看到玩具电话时会假装打电话等;
(4)角色扮演小游戏,如:医生-病人等常见人物;
(5)合作-规则性游戏,如:与伙伴一起合作搭积木、手拉手小火车过隧道游戏等,学会遵守规则,轮流等待。
+
5-6岁儿童,社会性游戏
(1)在假想游戏中理解并运用因果关系(如饿了想吃东西,生病了要去医院,并在整个假想游戏中有逻辑思维);
(2)能与几个小伙伴玩比较复杂的游戏(如假想去菜园、果园摘蔬菜水果,石头剪刀布觉得顺序,然后有序排队轮流找到相应的物品);
(3)理解游戏规则和同伴参与竞争游戏,但这个阶段需要重视孩子在游戏中的受挫心,有些孩子不愿意接受失败,继而会产生问题行为,这时我们要让孩子理解并接受竞赛结果,如果没有得第一名,告诉孩子没有关系,下次努力,也要对孩子及时鼓励(夸奖)。
游戏对儿童的社交很重要,在游戏的选择上,应该合理利用孩子的兴趣,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单一,但并不是没有兴趣,只是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观察,寻找兴趣,适时抓住动机,他们也能快乐的游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