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主要是一种以腰部疼痛反复性发作,不伴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和影像学改变的一种疾病,是指因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的无菌性炎症。这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并不是单独的一块或两块肌肉的问题,包括胸腰筋膜、腰方肌、腰大肌、竖脊肌、背阔肌等肌肉和筋膜。想要知道具体是哪些肌肉受到了损伤需要从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来看。
1、急性腰肌扭伤后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双侧或单侧腰肌受牵拉时间长,逐渐引起腰肌疲劳、痉挛,局部肌肉水肿、血行不畅,肌酸等细胞代谢产物堆积,肌纤维变性,腰肌僵硬肿胀后压迫神经,致神经水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腰痛。
2、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因工作需反复弯腰或久坐姿势不良,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被牵拉状态也容易使腰肌产生慢性损伤,出现腰痛。
3、腰椎有先天性畸形,如骶椎腰化、腰椎骶化或骶椎隐裂、峡部裂等。先天隐形骶椎裂使部分肌肉、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骶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
首先腰肌劳损疼痛一般较轻,疼痛以钝痛、困痛为主,多不伴下肢疼痛。而腰椎间突出症以腰部疼痛同时大多伴有下肢的放射痛,严重者可放射至足部,甚至可因神经压迫导致神经性肌肉萎缩。
其次腰肌劳损的压痛点多在一侧或两侧L3 横突部位尖端(腰眼处),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痛点则多在脊柱正中,或描述不清。
最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而腰肌劳损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腰腿活动障碍。
2、影像学区分可以通过X线片、CT检查或磁共振等检查来鉴别。腰肌劳损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见腰椎侧弯、相应椎间隙变窄、两侧不等宽以及骨赘形成等。CT或磁共振检查则可发现腰椎间盘的退变及退变情况。
药物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腰痛的常规治疗手段。如非甾体抗炎药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等。
封闭治疗封闭治疗是指将激素类药物或者局部麻醉药局部注射,当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封闭治疗。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治疗仪所产生的红外光、电磁波及微弱电流等方式对患处进行照射、电刺激治疗方式。物理疗法对于缓解慢性腰肌劳损所带来的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但均具有局限性,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一起使用。
运动疗法除了腰痛的急性期不建议运动,亚急性或慢性腰痛期,都推荐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运动。
步行:步行是最简单、最易做到的运动,可有效减少各种慢性肌肉疼痛。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能有效减轻腰痛症状,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可以逐渐减轻腰部疼痛强度并改善身体功能。腰背肌力量训练:俯卧腹式深呼吸
腰肌劳损多是因为劳累和受凉所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反复弯腰的动作,同时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与此同时做好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凉。
2、床垫选择要软硬适中太软和太硬都不利于腰部肌肉的放松,长此以往都不利于腰部健康。3、腰部有问题一定要即使就医腰部受伤或者疼痛一定要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发展成为慢性肌肉劳损。
4、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加强腰背肌肉训练,可以很好的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
腰肌劳损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预防的重点在平常
记得要加强体育锻炼
同时避免着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