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进食过程中的反应,初步判断与进食和吞咽相关的问题,从而快速就医。
一、根据进食过程来分
进食和吞咽障碍的表现可以分为摄食困难、对食物控制差、咀嚼困难、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几种情况。
二、喂食过程中观察到的进食和吞咽障碍
(1)吃饭或喝水时有不舒适的表现:进餐时眼泪汪汪、面色改变、身体后仰、哭闹等。由于孩子无法清楚表达,家长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判断进食过程中存在的情况。
(2)吃饭或喝水时食物或液体从鼻子溢出。
(3)流口水。
(4)食物或液体流出口外。
(5)舌头控制食物有困难:舌头运动不灵活、不协调。
(6)伸舌头:舌头伸缩动作不协调,吞咽食物时,需要舌头回缩的时候反而伸出来,将食物推出来。
(7)食物残留:进食后,清理口腔时发现有食物残留在口腔内。
(三)吞咽障碍导致的呼吸系统的相关表现
(1)喝奶、喝水、进食过程中出现咳嗽、呛咳。
(2)频繁清喉咙。
(3)干呕。
(4)频繁地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
(5)进食期间或之后出现呼吸困难。
(6)进食后出现发热。
(7)呼吸道过敏或哮喘。
(8)鼻塞。
(9)喉部湿音:喉部分泌物增多,呼吸时有气体通过液体产生呼噜声,家长通常感觉“孩子喉咙里像是有痰”。
(10)胸部填塞: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难以清除,导致出现胸闷、呼吸不顺畅、咳嗽等症状。
(四)其他提示有进食和吞咽障碍的征象
(1)异常的进食速度:进食特别慢或特别快。
(2)进食时表现烦躁:进餐时躲避,或者拒绝进食和(或)喝水,或者特别挑食,只吃某种质感、温度、味道或颜色的食物。
(3)进食量少。
(4)体重不增甚至减轻:体重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标准,或者体重不增反降。
(5)便秘、脱水:是液体摄入不足的表现。
由以上症状可以看出,有些表现可能看起来与进食无关,但进食和吞咽出现问题反而可能就是其症结所在。所以,家长不确定或有所疑惑的时候,都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进食和吞咽障碍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一、对营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进食和吞咽障碍最直接的影响是食物摄入不足,导致机体营养缺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吞咽过程和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吞咽障碍,尤其是误吸,会导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统问题。最危急的情况是急性窒息。如果误吸物不是固体的(如奶、水、果汁),或者误吸物比较小,误吸量比较少,一般不会造成急性窒息。但是这些异物进入气管和肺,也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三、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进食和吞咽障碍的孩子常伴有行为问题,如挑食、拒食、进食缓慢等,因为长期出现进食过程中的不舒服感觉,因此会让孩子在内心形成一个联系:吃饭会导致不舒服,那么为了减少不舒服的感觉,就减少吃饭。所以他们会拒绝吃饭。同时,在家长对孩子喂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精神上的焦虑。这一切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另外,长期的进食和吞咽障碍会增加住院的风险,从而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有进食和吞咽障碍的婴儿在家里如何
正确喂养?
婴儿正确的吃母乳姿势如下:
①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婴儿的头颈部和躯干都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头颈来吃奶;
②婴儿的头部稍稍后仰,面部对着妈妈的乳房,嘴巴保持在妈妈乳头的位置;
③婴儿张大嘴巴,嘴巴要含住整个或大部分乳晕;
④婴儿的上下唇翻开,尤其是下唇翻开得更大,含住下方的乳晕应该比上方多,下巴紧贴乳房;
⑤鼻尖、翻开的上唇、翻开的下唇、下巴在一条直线上。
用奶瓶喂养时,婴儿头部需要保持在中立位,下颌轻微内收的姿势是比较理想的进食姿势。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后仰,因为头部后仰时气道打开,容易产生误吸。小婴儿要避免下颌过度内收,因为小婴儿气道软骨很软,下颌过度内收可能会阻塞气道。
6月龄及以上孩子的喂养姿势
发育年龄在6月龄及以上的孩子,一般采取坐位姿势。一般姿势设定首先是保持骨盆的稳定,其次是维持躯干、头颈的稳定,最后是下颌、唇、舌等细微结构的稳定。
(1)骨盆的稳定:维持骨盆的稳定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座椅。家庭用的座椅一般建议挑选中等尺寸,然后通过调整安全带或增加靠枕来进行二次调适。安全带一般以扣上安全带能通过两个手指的松紧度为标准。家长可以考虑在骨盆两侧放置小枕头来增加骨盆的稳定性。
(2)躯干的稳定:躯干的稳定性同样可以通过安全带来调整,躯干控制差的孩子可以选择五点式的安全带,或者考虑在躯干两侧加放小枕头,来增加躯干的稳定性。
(3)头部的稳定:头部稳定性不好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喂食时用手在颈部后方扶持,或者让孩子靠在家长身上喂食,或者选择有头枕的特别座椅来保持头部的稳定性。
(4)下颌的稳定:下颌俗称下巴。下颌的稳定性首先要保证头部稳定,也有些特殊的手法,可以在喂食时保持下颌和嘴唇的稳定。方法一:家长坐在孩子前方,拇指和中指放在孩子下颌的上下方,食指放在面颊处。拇指加压可以帮助下颌下降,打开嘴巴,中指可以帮助下颌上抬和维持下颌的稳定性,食指在面颊处加压,帮助口腔内形成负压,便于食物的摄取。方法二:家长坐在孩子侧方,食指和中指放在孩子下颌上下方,拇指置于面颊处。
(5)直立坐位:直立坐位姿势(90°-90°-90°),即髋、膝、踝关节分别为90°,会对一些孩子有效,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6)通过轮椅调整坐姿:严重躯体障碍的孩子,需要配置特别的轮椅,可以通过调整轮椅的倾斜度来进行姿势设定,但要通过专业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上述的一般姿势设定外,医生可能有一些特殊姿势设定方案,如吞咽时仰头、转头、侧头等,如果有需要,医生会进行详细评估和指导。
食物质地怎样调整?
煮烂的食物咀嚼不费力,而且容易成团;切碎的食物可以减少咀嚼的次数;而糊状的食物无须咀嚼,在口腔内稍做处理即可吞咽。
孩子喝水时水流速度减慢,防止肌肉还未协调好就启动了吞咽程序,进而出现误吸和呛咳。
液体质地根据孩子情况来改变!
当孩子口腔控制流质或稀薄液体存在困难时,可以采用将液体增稠的方法,减慢液体在咽喉部的流速,争取更多时间来协调口腔和咽喉部的肌肉,进而降低误吸风险。
液体质地的调整,除了增稠以外,有时也会推荐稀释的液体和食物,对于吞咽无力的孩子,稀释的食物更易被吞咽。
细心的家长记得改变食团的大小、味道和成分!
根据孩子咀嚼能力不同、口腔感觉功能不同,要选择适合的食量大小,选合适的勺子喂食。有些孩子对食物的味道敏感程度不同,选择适合口味的食物。另有一些孩子对温度敏感性不同,这需要家长平时多观察,了解孩子是否对温度敏感,并且调试合适的温度。这样可以增加口腔的敏感度。
如何选择合适的进食工具?
1.奶嘴的选择
对于吃奶的小婴儿来说,上述食物的性状、味道、成分很难改变,主要采取改变奶嘴或奶瓶来调整奶液的流速。
材质软的奶嘴适合吮吸无力的孩子;
材质偏硬的奶嘴吮吸起来会费力些,这样奶液流出的速度会慢些,给孩子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协调口咽部肌肉,减小误吸的风险;
奶嘴头偏短的奶嘴适合口腔过度敏感的孩子;
长的奶嘴头对某些喜欢吐舌头的孩子有一定帮助;
开口大的奶嘴,奶液流速较快,适合吮吸无力,易于疲劳的孩子;
开口小的奶嘴,奶液流速较慢,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协调咽喉部肌肉,减小误吸的风险。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特制的奶嘴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如唇腭裂专用奶嘴等。
2.杯子的选择
有把手的杯子方便抓握;
双耳杯适合7月龄左右的孩子初学抓杯;
双手抓握成熟后,可以换单耳杯,促进双手的非对称性运动;
初学者可以用有盖的杯子,防止液体外漏;
抓握能力成熟以后可以换无盖的杯子;
吸管杯一般到9月龄以后才开始使用,这个月龄的孩子开始慢慢学习使用吸管;
倾斜的杯子,方便手腕控制能力差的孩子使用;
半切口的杯子,可以防止头部后仰;
鸭嘴杯子可以防止液体外泄。
3.勺子的选择
金属勺子比较耐用,但是容易引起口腔敏感;
塑胶勺子可以降低口腔敏感度,适合咬合反射比较强烈的孩子;
小头的、浅的勺子更易于摄取食物;
大头的、深的勺子盛饭的量比较大;
平头的勺子可以降低口腔敏感性;
短柄的勺子更易抓握;
还有一种弯柄的勺子,适合手腕活动欠佳的孩子。
医生会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他们的勺子。
4.碗、盘子的选择
碗、盘子也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如底部加了防滑垫,适合手部力量控制不好的孩子;
高边的碗或盘子,更易摄取食物;
掌握喂食技巧,降低误吸风险!
针对不同的吞咽障碍,可以选择特殊的喂食技巧,帮助孩子顺利进食,降低误吸风险。
1.多次吞咽
让孩子多吞几次,彻底清除食物,以防误吸。对于不能听懂指令的孩子,可以放个空勺子在他们嘴唇前,引导出吞咽动作,或者放空勺子在嘴里,可以自然地引导出吞咽动作。
2.液体和固体食物交替
利用液体帮助孩子清除口腔残留和咽部残留,同样适合吞咽后咽部有食物残留的孩子。操作中可以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者吃几口饭,喝一口水,将残留物冲下去。
3.调整食团在口腔中的位置
有些孩子口腔运动不够灵活,食物在口腔里很难处理和传送,家长可以在喂食过程中,尽量把食物送到舌头中间偏前的位置。
4.检查口腔内有无食物残留
让孩子吞咽后张开嘴,检查有无残留食物,如果有残留食物,要采用多次吞咽的方法解决。
5.稳定下颌
针对下颌控制不良的孩子,喂食者可以帮助其稳定下颌。
6.调整食物供给速度
有时在喂食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误吸,孩子需要时间来调整,此时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等他们调整好后再喂下一口。
7.环境调整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进食时,要减少周围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吸引到吃饭上。
孩子流口水怎么处理?
流口水在多数情况下跟吞咽障碍同时出现,是吞咽障碍的表现之一。
流口水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口周皮肤破损、感染,龋齿,脱水,便秘,影响社交、心理发育等。
流口水的处理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方法,康复治疗为首选,如果康复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下重点讲述康复治疗的方法:
(一)头部姿势
流口水的孩子一般建议保持头部竖直或稍微后仰的姿势,低头可能加重流口水。
(二)口面部感觉刺激
增加口面部感觉刺激,如按摩、深压面颊部及口周,用不同质感的玩具刺激口周,用电动牙刷刷牙等。
(三)口腔感觉刺激
口腔内的感觉刺激能够促进吞咽动作,可以考虑增加口腔内的味觉、温度觉刺激,如饮柠檬水、饮冰水等。
(四)闭口训练
很多流口水的孩子,嘴巴都闭不严。口唇闭合训练时,可以放玩具在孩子嘴里,让他们咬住,家长可以把玩具向外拉,诱导孩子更用力咬住。
(五)嘴唇闭合训练
训练时让孩子用双唇夹住玩具,玩具最好是扁的,如雪条棍、压舌板等。
(六)行为训练
重点训练吞口水、擦口水。有些孩子感觉不到流口水,家长可以拉他们到镜子前,让他们看到自己流口水了。利用镜子提供视觉反馈,并指着口水告诉他们:“你看,流口水了,口水在下巴上会有湿湿的感觉,把口水擦干,下巴就干爽了。”慢慢地,孩子会将下巴湿跟流口水之间建立联系,再次感到下巴湿的时候,就会想到擦口水。
如果口水没有超过嘴唇,就提醒他们吞口水,如果口水流过下唇线,就提醒他们擦口水。如果孩子能在提示下做到,或者主动做到吞口水、擦口水,要给予赞扬;如果做不到,也不要批评,要多鼓励。
(七)口水巾或者方巾
口水巾可以及时吸走口水,保护下巴和前胸的皮肤。孩子最好随身携带小方巾,或者可以戴个护腕,方便擦口水。
(八)保护下颌皮肤
擦口水时要小心,用轻蘸的方式或垂直按压的方式,避免摩擦动作。如果探拭不当,很容易导致湿润的皮肤破损。
(九)多饮水
流口水的孩子要多饮水。因为口水也是体液的一部分,流口水会导致体液的流失,所以要多补充水分。
(十)检查牙齿
如果流口水是由于牙齿排列不好,导致嘴巴不能闭严,建议到口腔科寻求矫正。
(十一)其他医疗方法
如果以上方法都试过,仍不能解决流口水的问题,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反流、吐奶的处理原则
常见的家庭处理:
①将睡床的床头抬高,或者床脚降低,调整后床尾与地面约为30°,可以在孩子的床头垫些木块,在床垫下加斧头样的垫子,注意不要用枕头,床上放置枕头会增加孩子猝死的风险。
②在进食之前换尿片,避免饱食后更换,换尿片时可以将孩子靠在枕头上,保持25°~30°的半坐位。
③研究发现,左侧卧位可能对减轻反流有帮助。
④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坐位30分钟。
⑤避免过饱,少食多餐,喂奶过程中孩子松开奶嘴或扭头时,就不要再喂了。
⑥避免腹部加压,避免衣服或尿片包裹太紧。
⑦选择合适尺寸的奶嘴,避免喝奶时吸入太多空气。
⑧在喂奶过程中和喂奶后,帮孩子拍奶嗝,抱孩子坐在大腿上,一手扶下颌、前胸,一手轻拍孩子背部,直到有嗝打出来。
我的孩子食量小怎么办?
进食和吞咽障碍导致的食量减少,一般通过康复干预,情况会逐渐好转,进食量也会慢慢增加。但康复干预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想要短期解决营养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①增加喂食次数,虽然孩子每一餐进食量比较少,通过增加喂食次数,可以增加每日的总摄食量和总热量。
②增加食物的热量,有些高热量的奶粉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孩子的奶量不变,但所摄入的热量有所增加,满足每日所需。
③营养科咨询,严重的营养问题,一定要咨询营养科医生。
不爱进食、拒食怎么办?
不爱进食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吞咽障碍导致的不舒适体验,令孩子拒绝进食;有些孩子对某些食物特别敏感,从而拒绝进食该种食物。前者的解决办法主要是缓解吞咽障碍,适当进行口腔减敏治疗;而后者的主要解决办法就是口腔减敏治疗。
口腔减敏的实施有以下要点:
①训练时分散注意力,利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帮助减敏,如打拍子、唱歌、讲故事、使用玩具等来分散孩子注意力。
②时机选择,最好选择轻微饥饿时尝试新食物。
③视觉上接受,先让孩子在视觉上接受新食物,随后逐渐拉近距离
④触觉上接受,视觉上接受以后,鼓励其用手触摸,再由触摸到抓握,最后拿在手中把玩。
⑤口腔里接受,将刺激物放入口中,如果起初不能耐受,从远离口周的位置开始,如先放置在面颊、下颌、鼻子等部位,然后缓慢移向口周和口内。
⑥口周按摩,如果极为敏感,可以先在口周深压或节律性轻拍,之后再由远及近地在孩子可耐受范围内逐渐向口唇部移近。
⑦味觉刺激,品尝新味道时,先涂少量食物在唇部,或滴几滴进入口内,可鼓励孩子自己用手指、汤勺、玩具等蘸取有味道的食物放入口内。
⑧循序渐进,从细微的变化开始,让孩子难以觉察,或者觉察但仍能耐受,耐受以后维持3~5天不变,之后再缓慢增加感觉刺激。循序渐进是关键,每次只做一项改变,例如,改变食物质地,则保留味道不变。
⑨耐心,孩子一次不喜欢或拒绝某种事物,并不意味着以后再也不接受,孩子在接受某种食物之前可能要进行多次尝试,所以家长要有耐心。
孩子发生窒息的急救方法!
发现窒息后,先评估孩子的状况,可以询问他们是否呛到了,如果还能答话,说明气道没有完全封闭,鼓励继续咳嗽,争取把异物排出。如果说不出话,同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唇发青、表情痛苦,则表明气道阻塞严重,需要马上抢救。抢救前先打120,然后同时开始抢救。
一、3岁以下的孩子复苏手法
1.姿势准备
让孩子俯卧在施救者的前臂上,用大腿承托前臂。手的虎口位置扶住孩子下颌,使孩子头部向下,头低臀高。
2.掌跟拍击
施救者用另一手掌跟部连续拍击孩子的肩胛骨中间5次。
3.胸部按压
如果以上抢救不成功,施救者将孩子翻转身,维持头低臀高,用食指和中指在孩子胸上快速推压5次。
4.拍击和按压交替
反复使用背部拍击及胸部按压方法,直至孩子吐出阻塞物。
5.心肺复苏
若孩子转为昏迷,接受过训练的施救者应施行心肺复苏,并快速送入医院。
二、大孩子及成人的急救
1.姿势准备
施救者站在被救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被救者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虎口向内,将拳头放在被救者上腹部正中,再用另一手抓住该拳头。
2.腹部冲击
施救者快速向上压迫被救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至异物排出。
3.心肺复苏
若被救者转为昏迷,接受过训练的施救者应施行心肺复苏,并快速送入医院。
进食和吞咽障碍能治好吗?
进食和吞咽障碍的范畴比较广,所以治疗效果也很难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偶尔发生、持续时间短、症状轻、早期就诊、评估和治疗方案得当、家长按照医生的指导来操作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