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是以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为病理特点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功能障碍及骨盆倾斜变形。该病的明显特点是跷二郎腿困难或跷起二郎腿时患侧髋关节前方,腹股沟区会出现疼痛。
臀肌挛缩症表现有哪些特点?1、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2、患者站立位时下肢外旋位,双膝关节不能完全靠拢,行走常呈“外八字”、摇摆步态,快步走时呈跳跃状态。3、患者交腿试验呈阳性。下蹲时双膝会出现“划圈征”阳性表现,即双膝在下蹲过程中,当髋关节屈曲时由于内收受限,髋关节需外旋、外展一定角度后才能进行屈髋动作,此时呈现的是双膝向外划一弧线,然后再向中间靠拢,继而双膝才能完全蹲下。4、严重时会出现“蛙式腿”,即双膝下蹲时双髋呈外旋和外展位。5、臀部挛缩肌肉处皮肤有一凹陷,关节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触及紧缩感和挛缩带。6、当髋关节屈伸时,髋关节外侧会出现弹响。7、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甚至脊柱侧弯等情况。
臀肌挛缩症上不完全明确,但是考虑跟一下这些因素有关:
1、臀部注射,以含苯甲醇稀释的青霉素注射后反应最大。2、儿童易感因素,即免疫因素和特殊的瘢痕体质。3、外伤、感染等,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臀部局部感染等。4、遗传。
可选择局部热疗、超短波、冲击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帮助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2、手法治疗对挛缩的臀肌进行手法松解,缓解肌肉挛缩、粘连,同时增加肌肉弹性。
3、功能锻炼臀部肌肉拉伸文献报道保守治疗仅适用于部分临床症状较轻的Ⅰ型臀肌挛缩症患者,且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学者主张一旦确诊,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尽可能争取更早地予以手术干预。
臀肌挛缩症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术后原挛缩组织黏连的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臀肌挛缩症患者至关重要,功能锻炼以患者的主动运动为主,是避免复发,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及时而正确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因此,临床工作者在重视手术操作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探索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锻炼计划。